跨年夜不平靜,疫情中該不該派對引發激辯
To dance, or not to dance… 在疫情時期,瑞舞精神該如何理解與實踐?
跨年夜原本應該是朋友家人歡聚慶祝的時刻。特別是在歐美,這是從12月中起連續假期的尾聲,許多人會選擇這天以一場瘋狂的派對告別假期展開新生活。然而今年疫情肆虐,所有歐美國家都或多或少禁止公開群聚。這也讓歐美派對客面臨抉擇:是要乖乖在家呢,還是要冒險派對呢?
根據BBC報導指出,英國埃塞克斯郡的All Saints Church在跨年夜前夕被人闖入設置派對器材,但在派對開始前就被警方制止。警方驅散了前來派對的百來民群眾,逮捕三名主辦人並沒收器材。由於主辦人涉嫌破壞古蹟,有可能被罰一千英鎊。同篇新聞指出另外有一場在艾坪森林的派對被罰了一萬英鎊。
The Local則報導了一個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跨年派對。這場派對聚集約三百人,從跨年夜開始進行時間長達40小時,直到鎮暴警察介入。至於為何讓派對進行那麼久,當局告訴媒體這是為了要在執法過程中保障執法人員與派對客雙方的安全。
但以上兩個派對的人數都還遠低於法國這場。在The Local另篇報導提到的這場派對發生在利耶於龍鎮的工業區裡,有2500名派對客來到此地,為的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跨年派對。這場派對也堪稱所有跨年派對中最轟轟烈烈的:在驅離行動中警民衝突嚴重,有一輛警車被燒毀、三輛警車受損。
這些只是全球數不清的(違反防疫法令)跨年派對的其中幾場。在巴西,疫情嚴重程度已達全球第三名,仍無法壓抑人們對跨年派對的渴望。儘管有球星內馬爾因想舉辦派對被調查一事發生,跨年假期間各地海灘仍然到處是人潮,私人(但超大,巴西人很多的)跨年派對也照常舉行。警察確實掃蕩了一些派對,但安然無事玩到結束的派對更多。還有網紅貼出參加這些派對的照片,因此在社群網站被圍剿。
mais um registro da #CoronaFest GLEE ontem no Rio, todas bem aglomeradas ouvindo Mariah tribal (coitada!) 😵😵😵
— RFA (@rafaelaugustto_) January 3, 2021
(Aliás, q porra de nome glee eh esse?!?) pic.twitter.com/ldXtqKR5BS
並非所有派對客與業者都讚成在此時派對。在美國丹佛由Dustin Chaves與Mile High在去年十二月開始宣傳跨年派對,便遭EDM場景強烈抵制。該地店家與舞客認為主辦單位應該以防疫為重,自主取消可能違反防疫法令的活動,並揚言將把主辦單位與參演DJ列入黑名單。
名列頭行的藝人Sluggo眼見大事不妙,緊急聲明他並不瞭解這場派對違反當地的防疫法令(因為各地防疫法令不一,並非所有國家都像台灣用單一機關統一管理疫情事務),並且辭去演出。Dustin Chaves則是主張他會要求參加客人做好防疫措施,人們派對的權利應該被尊重。
類似討論就像內戰,正撕裂著歐美跳舞場景。近日Carl Cox接受本刊英美站訪問時,便直指「疫情期間開趴是不道德的」。更早前 Dave Clarke也曾在臉書批評「這些自大狂眼裡只有錢」。在跨年時Blawan由於到基輔表演(活動符合該地防疫法令)時,在社群媒體收到大量辱罵與指責,他則是怒回「我不想一個個跟你們對嗆,但我不覺得自己有錯也不會道歉。那個派對好得很。你們不了解我的狀況,所以把話都留給你們自己吧」。相同狀況 Amelie Lens、Nina Kraviz 與 Peggy Gou也都遭遇過。
由於發展的歷史與環境使然,瑞舞文化在歐美有反抗當權者與體制的傳統。即使到了現在,瑞舞一詞已經在商業化下變得定義模糊,還是有不少未經管理法令許可的派對以相同情懷在各地舉行。當自由奔放的瑞舞文化遭遇疫情時代的強力管制,完全可以預料會掀起意識形態的激烈衝突。畢竟在歐美國家連戴口罩都產生激烈的人權爭辯,涉及社群集結與情感交流的派對活動難以禁止也就毫不令人意外。
但若談到瑞舞文化,那麼它除了強調自由奔放,也強調PLURs(雖然對PLURs的理解也是很多元的)。疫情已經過了一年,它是否為災難已經無須爭辯。我們是否有可能從PLURs的立場理解災難,為場景的未來做出最好的選擇?
當然,從台灣舞客的角度出發,我們的環境相對於歐美幾乎等於毫無限制,所有活動都還能照常舉辦,說這些話聽起來像是風涼話(老天為證我一點這個意思都沒有)。我瞭解歐美的舞客已經悶了一年,也清楚歐美跳舞產業已經危在旦夕,DJ們恐怕面臨斷炊危機,因此對這些人這些事並無責怪之意。這一年難為大家了。
只能期望疫苗真能生效,盡早讓這一切恢復常態。但在那之前,我還是私心希望歐美跳舞場景的朋友們能多注意自己的安全。譬如,照常參加派對,但把戴口罩當成必要的減害策略?
「觀點」文章僅為作者各人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本刊歡迎各類跳舞場景的觀察、論述與意見。有意投書者,請來信 [email protected] 洽詢。
[刊頭圖片來源: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