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泡沫化,台灣跳舞場景需要回歸真實
在泡沫以後,台灣大型派對場景該何去何從?業界資深人士告訴你他的想法。
這兩年大家都在問台灣的大型派對 怎麼了。場景不再像2015年到2017年之間那樣熱絡,音樂祭變少甚至消失了。即使沒有今年疫情影響,音樂祭場景泡沫化也已經是事實。
身為長期經營的業者,場景冷卻對我們當然是重傷,我們甚至感覺這一切是不是場玩笑。也因此我們必須好好思考接下來到底該怎麼走。
有人認為台灣場景的冷卻是受到歐美EDM泡沫破裂的影響。這並非事實,在疫情前亞洲的大型派對場景還處於上升階段。只要你去一趟ADE就能瞭解,這兩年各經紀公司都在找亞洲的Promoter(派對推廣單位)。過去我們必須向人解釋亞洲也可以是市場,現在他們發現亞洲是金礦了,可以用來替代已經往下走的歐美市場。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台灣大型派對場景泡沫化呢?我想遠因應該推到中國大陸開始炒作百大DJ。由於中國處於電音文化的發展初期,從業人員對產業生態與音樂都不夠瞭解,導致邀請一次商演中間會被剝好幾層。整條線上每個人都要撈一筆,演出費自然不會低。大陸又是那麼大的一個市場,當他們的局是這樣時,自然會對周邊造成影響。
相對之下,台灣電音文化已經發展非常久,也非常成熟。甚至早在百大DJ榜才剛出現時,Carl Cox就已經受邀來過台灣。台灣很多派對客真的會跳舞懂音樂,不會把音樂祭誤解成演唱會。
儘管如此,只有部份歐美經紀公司能瞭解其中市場差異。其它公司多半把這麼多國家、這麼多語言的亞洲理解成一整個亞洲,又把中國當成亞洲代表。也因此他們認為既然中國可以開價那麼高,其它地方為什麼不行?
泡沫化就是這樣開始的。每個國外DJ都開那麼高價,但是還是很多有人搶著敲。過去台灣會找百大DJ 來表演的人,多半很懂音樂也很懂行情。但在這波EDM 熱潮中,有很多不是這個產業的人也想進來撈。當你不接受那些百大DJ的開價時,自然會有不懂行情的人去接。於是長年經營的業者們只好被逼跟著玩菜鳥的遊戲,很多對他們的批評實在很冤枉。
業者若能團結對抗不合理開價,泡沫化就不會那麼嚴重,偏偏台灣的圈子裡沒有任何同盟關係。過去大家至少會彼此互相溝通,在EDM音樂祭蓬勃發展這 年關係幾乎像是彼此敵對。這樣一來,與國際經紀公司議價時,就很容易被他們各個擊破。
不要以為這些與消費者沒關係,大家只要能看到百大DJ就好。事實上這與消費者非常有關。首先,不合理的演出費還是得由消費者承受,最終會影響大家繼續派對的意願。另外大家看到許多辦不出來的活動,其有一部份就是這樣發生的。那些活動是因為不懂產業的人想進來撈錢,在假的活動擺上好看的演出名單。國外不做功課的經紀公司也不去瞭解,以為有錢能賺就傻傻上當。整個過程無異於騙局,最終吃虧的就是不明就裡的消費者。
現在我們處於泡沫崩裂後的混亂期。由於這波熱潮中有太多被炒作出來的虛偽現象,為了重建場景撥亂反正,我們應該鼓勵真材實料。譬如真DJ,真製作人,真樂手,真表演者。身為業者的我們必須幫助舞客看見真實。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建造一個能為舞池發聲的平台,讓這些真實的聲音出得來。在台灣這非常欠缺。
沒有來自舞池的聲音,活動推廣的人很容易迷失,讓他們以為VIP比舞池重要。在這個產業裡,最懂時尚、音樂、跳舞與DJ的人們都在舞池裡,是舞池造就了這個場景。沒有舞池,這一切都是泡沫。